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 元代門派政治的形成(1279-1326)

關燈
正如在其他許多文化領域中一樣,蒙古人對中國的占領也帶來了武術界水平的大幅下降,許多大有希望的中青年武術家在殘酷的戰爭中陣亡,導致了武術界的代際斷層,而隨著老一輩武術大師的逝去,許多威力強大的絕技也湮沒無聞。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絕少再出現“五絕”層次的絕頂人物。

這一悲慘境況不僅標志著武術界的長期衰落,也推動了武林結構的深刻變革:個人的力量下降後,門派的重要性就日漸凸現出來。

門派不僅僅是武術本身的標志或武術傳承的形式,它本身就成為武術家聯合的最重要組織。

在具體討論元代門派的形成之前,讓我們在此先對這一組織的一般發生學原理略加考察。

門派首先具有武術傳承的意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武術必須通過教學活動才能傳授給他人。

學生從教師那裏學習到精湛的格鬥技術,作為自衛及謀生的手段,特別在動亂的時代,其帶來的利益遠遠大於對其他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自然為許多人所趨之若鶩。

但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授學生武術是一項危險的工作。

天資聰穎的學生經過認真修習,武術不難淩駕於較平庸的老師之上,當與老師發生爭執,或者覬覦老師的秘籍、珍寶時,不難利用學到的武術擊敗甚至殺死自己的師尊。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麽弒師會被武術界視為最大的禁忌和罪惡。

而教師也被默認擁有對學生的人身支配權,在儒家文化的支持下,教師被稱為“師父”(Teacher-Father)亦即具有與父親相等的地位——在中國,正如在西方中世紀一樣,父親擁有隨意處置自己子女的特權。

但是在這種束縛關系下,天平又會向另一頭傾斜,學生在教師的至高權威下喪失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例如黃藥師的弟子就可以隨意為他所殺死或致殘。

這種黑格爾式的正反辯證運動最後導致作為“合題”的“門派”的出現:學生和教師都是門派的一部分,也都必須受門規家法的制約。

學生不允許反叛老師,但是老師也不允許隨意殺戮欺淩學生。

雙方都必須忠於更高的門派。

而門派進行內部管理的執行人員就是掌門人,掌門人雖然擁有極高的權威,但是同樣受門規的制約。

門派的出現,導致個人對門派形成了單一的人身依附關系,最終使得本來單純的武術傳授的形式變成了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武術家集團。

每一個武術家都有在政治上效忠,從經濟上供奉,在危急時支援自己門派的義務。

也有享受門派的武力保護和武術教授的權利。

因此,一個人理論上能夠學習多種武術,但只能效忠於一個門派。

當然,如果不加入某個門派,能夠獲得該門派武術傳授的機會微乎其微。

這一制度事實上的結果,就是武術教學上的嚴格限制。

這是元代以後武術衰落的重要原因。

我們可以用囚徒悖論來解釋這一趨勢:每一個門派都有各自的利益,因此雖然不介意去學習其他門派的武術,但是卻絕不希望自己的武術被其他門派得知。

這樣必然會積極窺伺其他門派的武術而防範自己的武術被偷學,這會導致惡性循環,使得各門派相互提防,防範進一步嚴密。

而各門派之間的對立,又會導致武術家技能的單一化,格鬥水平日益下滑,這樣一來,個人的力量日漸下降,使得對門派的依賴性更為增強,令個人與其門派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而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門派之間對立的趨勢。

從以武術家個人為本位,到以門派為本位,這一歷史趨勢經過了長期的演變,但是關鍵性轉折就發生在宋元之際。

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此被區分開來了。

最早出現在武林世界中的新勢力是1283年成立的峨嵋派,這一門派的創始人是郭靖的女兒郭襄,此人的父母和姐姐、兄弟在1273年以來的一系列軍事沖突中陸續喪生,唯獨她本人幸免於難。

為親人覆仇的成為郭襄投身抵抗運動的最大動力,而她在六十年代的游歷則為她提供了江湖世界中廣泛的人際關系網絡,加上作為郭靖和黃蓉女兒的、極具號召力的獨特身份,使得她足以組織起一支令人生畏的地下抵抗力量。

1282年底,她策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試圖對汗八裏發動奇襲,救出被俘虜的宋朝末代皇帝和丞相文天祥。

但是由於內奸的出賣,這一計劃被元朝政府及時發現。

文天祥被處死,而宋朝皇帝被送往西藏,成為一名正式的喇嘛教僧侶。

這一事件以及不久前發生的阿合馬被刺殺事件令忽必烈汗下決心對武林勢力開始了新一輪的清剿。

郭襄及其支持者被迫退向四川盆地。

第二年,郭襄不得不出家成為一名比丘尼,這當然只是對其領導的地下抵抗運動的掩飾,郭襄及其弟子們的民族主義熱情同佛教的虛無主義註定南轅北轍。

由於郭襄本身為女性,她的門派大多數由婦女組成,這些婦女大都在蒙宋戰爭中失去了親人或丈夫,因此和她們的師尊一樣充滿了覆仇的激情。

終其一生,郭襄都致力於推翻蒙古征服者的統治,並不懈地尋找“西方狂人”楊過——此人是唯一在八十年代之後仍然幸存的“五絕”人物,並由於其曾打死蒙哥汗的驕人戰績被抵抗的漢人奉為精神領袖。

但“狂人”似乎對抵抗運動已經絕望,在襄陽淪陷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只有零星的小道消息表明他仍然活著並隱居在邊境的深山之中,然而郭襄從未能找到他。

八十年後,他的後代又重新出現在江湖世界。

無論如何,楊過的行蹤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之謎。

昆侖派是另一個在十三世紀末崛起的武術門派,這一門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北宋西夏時期。

但由於長期僻處西域的昆侖山脈,與中原往來較少。

長期以來,昆侖派一直缺乏發展的空間。

蒙元對歐亞大陸的空前征服帶來了中西方商路的暢通,也使得本來位於中華帝國邊陲的昆侖山一躍而占據了中西方交通的樞紐。

與此同時,許多西北地區的漢人為了逃避戰禍和征服者的壓迫逃到昆侖山中,為昆侖派帶來了可貴的人力資源。

從七十年代開始,被稱為“昆侖山的三位一體”(Trinity in Kunlun)的著名武術家何足道成為昆侖派的掌門人,他充分利用了蒙元入侵帶來的機遇,使得昆侖派開始了空前的發展。

在短時間內,這一門派不但填補了白駝山衰落以來西北地區武林的空白,而且積極向中原進軍,參與中原地區漢人的抵抗事業。

據稱這和何足道對郭襄的戀慕之情有關。

關於何足道和郭襄之間的羅曼史有很多美麗的傳說,但唯一可信的記載是他們曾經於1262年在少林寺有過一次短暫的邂逅。

有傳聞聲稱昆侖派掌門人何太沖就是他們的孫子,但均不足信。

這一時期還見證了華山與崆峒兩派的崛起。

與峨嵋、昆侖相似,這兩派也都是吸收漢人抵抗力量的精華而成。

“華山派”的命名顯然是為了緬懷“華山論劍”時代的光榮。

幾百年後的一系列著名武術家如風清揚、令狐沖、穆人清、袁承志等皆是華山派的繼承人。

而刺殺阿合馬的王著和高和尚乃是崆峒派的成員。

這些門派的起源已經埋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但其崛起的迅速不得不歸功於南宋覆滅帶來的江湖勢力大洗牌。

在元朝前期的多次漢人武裝反抗中,背後都有著各大門派的推動。

在原來南宋統治地區,幾乎每年都有兩百次以上的暴動。

這些事件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同武林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例如1282年海沙派掌門人陳良臣在廣東發動的鹽販暴動,1284年巨鯨幫在舟山群島發動的王仙人起義,1285年峨嵋和昆侖派在四川發動的趙和尚起義等等。

而與此同時,明教也在浙江和福建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詳見下章)本章最後要敘述的是元代武林中最具影響力的兩大集團:少林和武當。

這兩個主要勢力的矛盾與沖突將對十四世紀的武林走向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少林派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門派,在許多世紀中都是江湖世界的最高領導者。

但由於南宋初年的內亂和分裂而於此後中衰一百餘年,以致未能參與華山論劍活動。

在全真教崛起後,少林寺無論從意識形態上還是從武林勢力上都受到沈重的打擊。

在少林寺和全真教的械鬥中,少林僧侶常常敗北,並且在中原地區,大量托庇於少林派的佛寺被全真教占為道觀。

但恰恰是這一極度衰落的狀況使得中國歷史上的最大門派在十二世紀以來的若幹次政權交替過程中得以置身事外,保存了大部分的實力。

在北方被蒙古人征服後,蒙古朝廷對佛教的日漸尊崇保護了少林寺免受軍隊的洗劫,甚至還一度得到蒙古王公的寵幸,1258年,少林寺心禪堂的高僧福裕曾在蒙哥汗的禦前比武大會上挫敗全真教的掌教張志敬,依靠蒙古人的支持收回了被全真教霸占的大部分權益,讓全真教從此一蹶不振。

正是由於少林與蒙古朝廷的暗中勾結,當郭襄在1262年訪問少林寺時,受到了少林方面極其粗魯的對待。

雖然身為漢人武林的一部分,少林寺不願意和南宋武術界斷絕往來,但明哲保身的少林僧侶們無疑在設法和宋朝的勢力拉開距離,以免引起蒙古宮廷的不快。

但不久後,漢傳佛教在蒙古人中的優勢地位就被崇信密宗修煉的藏傳佛教所壓倒。

八思巴法王受到的尊崇令少林高僧望塵莫及。

在朝廷中爭競無望的少林寺開始回過頭來,重新經營百廢待興的中原武林。

持中立態度的方丈天鳴和主張倒向汗八裏的無相禪師先後倒臺,支持漢人抵抗運動的無色和尚得以掌握大權。

此人曾參與楊過領導下的漢人游擊戰爭,對蒙古軍團進行過大膽的軍事突襲。

在五十年代,一部埋沒多年的高級武術教程《九陽真經》被意外地發現了。

這部書的來源十分奇特:與我們西方人對獨立著作的推崇不同,中國人習慣於在註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

譬如,朱熹公爵的儒學著作《四書章句集註》就是其中的代表,通篇都是對古老的儒家典籍的註釋。

可能在十一世紀末,一個無名的少林寺僧侶在佛教經典《楞伽經》的一部梵文抄本——該抄本據說是達摩從印度帶來的原版——中以註解的形式記下了自己的武術理論——此人據說就是曾經調停過北宋時代最大江湖紛爭的神秘人物:“無名老僧”(參看本書的姊妹篇:《劍橋天龍八部史》)《九陽真經》也偽托達摩的大名而著。

正如中世紀歐洲修道院的僧侶早已忘記了希臘文一樣,少林僧侶也早已失去了閱讀梵文的能力。

這部偽托的巨著在少林寺的圖書館中收藏多年,而從未被發現。

直到十三世紀五十年代,一位圖書館管理員覺遠才在整理圖書時發現了這部著作,並學到了其中高深的武術理論。

幾年後,蒙古宮廷的禦用武師瀟湘子和尹克西在訪問少林寺的時候將其盜走,但是其中部分內容流傳了下來。

覺遠在臨終前曾經講授過這部經典,峨嵋派創始人郭襄和武當派創始人張君寶,以及少林派的無色禪師均獲悉了部分經文內容。

不久後,無色在吸收《九陽真經》的基礎上,創造了“少林九陽功”的高超武術——少林派得以覆興也部分仰仗於此。

八十年代,無色禪師成為少林的新一任方丈,並領導少林走向了武林中的領袖地位——在這個時代的江湖地圖中,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與之競爭這一地位。

到了十四世紀初,少林寺的名聲再度在武術界中受到昔日的尊敬,如同從未有過衰落一般。

但是很快,少林就會為自己找到一個足以並駕齊驅的強敵。

眾所周知,武當的創始人張君寶,本來是少林寺的見習生,作為覺遠的唯一追隨者,他秘密地獲得了《九陽真經》的傳授——他從這部經典中獲益的程度有多深,始終是一個謎團(參看本章附錄)——從而使自己的格鬥能力遠遠躍居同輩人之上。

1262年,他在一次武術交流活動中,意外地令昆侖派武術大師何足道鎩羽而歸,而後者就連少林派中最傑出的武術家也感到畏懼。

正如在中國的陳舊官僚體制中常見的那樣,張君寶過分優異的表現引起了少林派屍位素餐的領導層的不安,他們要求審核張君寶學習武術的資格。

而當他們發現張君寶事實上並未參加正式的武術學習之後,立即憤怒地要求懲治這個等級制度的破壞者。

張君寶不得不逃出少林,隱藏在神農架的荒山中,以躲避試圖鏟除他的少林僧侶。

張三豐在神農架中蓬頭垢面的形象成為後世關於神農架野人傳說的來源之一。

為了隱瞞自己的身份,張君寶不久就成為一名正式的道教徒,並改名為張三豐。

他一度托庇於早已衰落的全真派門下,並從中學到了一些道家武術理論,以偽裝自己的武術。

盡管張三豐宣稱自己發明的武術屬於道教體系,但仍然有無數人懷疑他實際上剽竊了少林寺的許多格鬥技巧。

但張三豐精明的頭腦首先表現在商業經營方面,他宣稱自己所居住的荒山“武當山”是道教所信奉的大神“真武大帝”的居所,能夠庇護虔誠的信徒,以此在附近鄉村中聚斂了大量的金錢,為自己修建了寺廟和修院,這些鄉村正在元軍的蹂躪痛苦呻吟。

張三豐的庇護為他們提供了安全和希望,成為他們所信奉的神明,這是後世關於他一系列神奇傳說的來源。

盡管張三豐的武術造詣進步神速,但在四十歲以前,他僅滿足於在神農架附近的勢力範圍,並未參與更廣泛區域的政治活動和軍事鬥爭。

沒有跡象表明他曾經參與過襄陽戰役,盡管這一要塞離他的山頭並不遠。

在文天祥被處決前夕,他曾被邀請參加救援活動,但他以“武功未成”為名拒絕了,雖然他在二十年前就擊退過何足道這樣的名家。

他的精明與謹慎不僅使得他熬過了蒙元血洗武林的艱難時刻,也為中國武術界保留了一個碩果僅存的武術大師。

八十年代以後,隨著元朝統治的鞏固,社會局勢也安定下來。

在這一時期,張三豐開始了他漫長而豐富的社會活動。

由於年輕一代的武術家幾乎在改朝換代的大亂中被摧殘殆盡。

張三豐這樣的天才人物更加顯得鶴立雞群。

在幾十年內,張三豐就樹立了他在武術界至高無上的聲望,這是當年王喆和郭靖這些大師也望塵莫及的。

然而我們不應當忘記,這一崇高的榮譽卻是建立在武術界精英喪失殆盡的基礎之上。

與他的前輩,另一位卓越的道教武術家王喆不同,張三豐既不關心對異族政權的反抗,對道教理論的改革也缺乏興趣。

長期以來,張三豐雖然在武術界建立了無可挑戰的權威,但是一直避免引起元政府的猜忌,其反抗活動僅限於對小股元兵的騷擾,如果有的話。

而其對於道教的興趣也主要在於內丹理論對武術的影響上。

事實表明,作為武術大師,張三豐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武術傳承。

或許是預見到了門派政治即將形成的大趨勢,張三豐在六十歲的時候決心締造他自己的門派。

經過長期準備,張三豐在十四世紀初開始招收少量的門徒,事實上,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招收的門徒也不過只有七人而已。

但這些門徒都具有驚人的武術天賦,二三十年後,他們將陸續成為武術界的頂梁柱。

武當派崛起的速度是驚人的。

在十四世紀二十年代,已經成為和少林齊名的大派——這一並駕齊驅將延續剩下的六百年。

但在事實上,在整個元代,武當尚不具有和少林相當的實力。

武當派的名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三豐個人的聲名,這一形勢在明初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我們將在第五章討論武當派在元末內戰中是如何一步步贏得對少林的優勢的。

在三十年代,六大門派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位於第一梯隊的是武當和少林,而峨嵋和昆侖緊隨其後,華山和崆峒屬於第三等級。

中衰的丐幫仍然人多勢眾,但是已經無法主導武林大勢。

而其他許多幫會、鏢局等江湖勢力實際上也直接間接在各派的控制之下,例如,鄱陽幫的幫主就是崆峒派的門徒;而龍門鏢局的都大錦則效忠於少林派。

這樣一來,在五絕體系崩潰後半個世紀,經過翻天覆地的重新洗牌,另一個與之迥異的武林秩序形成了。

這個新體系雖然只維持了大約三十年,但是從中產生出來的少林——武當權力平衡體系卻主宰了剩下的整整六個世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